2010年8月29日,湖北省三峡翻坝高速公路控制性隧道工程,同时也是全线最后一条长大岩溶隧道:季家坡隧道左线,经过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在山东大学承担的交通部西部课题“高风险岩溶隧道不良地质预报与灾害控制研究”保驾护航下顺利贯通。
三峡翻坝公路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穿越“两坝一峡”,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沿线季家坡隧道、鸡公岭隧道和天鹅岭隧道岩溶强烈发育,隧址区遍布断层、溶洞、岩溶管道以及断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是全线最典型的高风险岩溶隧道,也是全线控制性隧道工程。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指挥部和山东大学联合承担了西部交通课题“高风险岩溶隧道不良地质预报与灾害控制研究”,针对上述三条高风险岩溶隧道,开展了大量的现场试验和相关科研研究工作。
自2009年2月,山东大学突破以往西部交通课题工作模式,率先在现场成立风险评估小组,承担了三条高风险岩溶隧道的风险评估与灾害控制工作,详细研究了三峡地区的岩溶发育规律,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隧道施工许可机制,开展了隧道勘察、设计和施工三阶段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同时,结合自主研发的激发极化、改进的瞬变电磁等超前地质预报设备准确预报了多处溶腔与突涌水灾害。并针对施工过程中揭露的不良地质现象,开展了注浆材料和注浆设备的研发工作,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灾害处治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确保了隧道穿越不良地质的安全施工。
在隧道修建过程中,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李术才教授多次陪同王梦恕院士到现场指导工作,王梦恕院士、张之淦研究员等隧道界知名专家以及业主单位、施工和监理单位对山东大学的现场科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峡翻坝公路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为缓解三峡坝区、葛洲坝区水运压力而建的一条重要通道。项目的建成,对完善湖北省高速公路网布局,构筑三峡坝区公路骨架网,改善三峡坝区的交通面貌,带动沿江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沿线城市化进程及整合湖北省和重庆市旅游资源,改善湖北省经济布局和投资环境,开发利用鄂西地区水利、电力、矿产、旅游资源,促进湖北省经济的均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我国“中部崛起”的战略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利平、许振浩、石少帅